央廣網財經北京5月12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在淘寶上團購一塊土地,找人幫你種地,這樣的項目你有興趣參與嗎?
  安徽省績溪縣如今正在實施一個名為“聚土地”的項目,將土地流轉與電子商務結合起來。農民將土地流轉給電子商務公司名下,電子商務公司將土地交給當地合作社生產管理,淘寶用戶通過網上預約,對土地使用權進行認購,並獲得實際農作物產出。
  負責這個項目的淘寶聚划算工作人員說,這裡的土地是5A級良田,更加環保。
  目前績溪有超過400畝土地被認購,下一步將推廣試點,在安徽黃山,浙江新昌、諸暨等地進行分類操作,計劃今年中秋節實施,預計將流轉土地5000畝。
  這種“私人訂製農場”有3種1年期套餐,分別是價值580元的1分地套餐、2400元的半畝地套餐和4800元的1畝地套餐。目前,全國共有3560名用戶認購了土地,認購面積430多畝。用戶70%集中在江蘇、浙江、上海、安徽等地。
  作為項目實施者之一,浙江興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商務總監章新光表示,目前項目處於微盈利階段。
  章新光:從商業角度來說,希望有盈利,但是我們第一期可以盈利或者虧損,我們希望把這種模式探索出來,後面能夠做的更大,這也算是一種營銷成本。這4800裡面涉及到每畝的種子費用、人工費用還有運輸費用。
  有人擔心,流轉之後的土地是否會改變使用用途。對此章新光回應,流轉之後的土地都有編號,不會改變原有的使用用途。
  章新光:大家買了這個地就是為了種地,所以我們不會改變用途,因為改變用途就沒法種植了,而且我們每個土地都有編號,我們不能為了短期利益把土地改變用途。
  對於“聚土地”的項目來說,也許理想沒有那麼容易照進現實。
  此前有媒體報道,2400元套餐與4800元套餐的購買者分別隻有120人和21人。這次團購活動被聚划算自己選入史上“銷量最爛排行榜”。
  安徽績溪環境固然相對潔凈,但是距離大城市消費者的距離也相對遙遠,要建立“遠程”的信任還是有比較大的難度。安徽績溪縣廟山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董建成坦言,由於冷鏈物流的欠缺,新鮮送不到客戶手中。
  董建成:本來我們4月份要發一份產品,但是我們的青菜只能保鮮20個小時,而我們全國各地都有客戶,最遠的4天才能給客戶送到。如果收到的不是新鮮的蔬菜,那客戶肯定不太開心。
  雖然承諾不用化肥農藥,但“專業老農”的經驗到底如何,是否有專人進行生態農業技術的統一培訓和管理,在這裡打了大大的問號。
  對於城市消費者,有多少人能從百忙中抽出時間到幾百甚至上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去看看“自己私人訂製的農場”,看看這裡的菜究竟是怎麼種植的?
  同時,這個團購活動本身的一些規劃,比如每月配送大米,沒有說明大米來源等等,也的確給人以不少聯想和猜測的空間。
  聚划算市場部的項目策劃人湯駕煥坦言,這次活動確實有消費者退單的情況。
  湯駕煥:從投入產出比來看,這次活動並不是成功的,但從消費者的體驗和認知程度來說,我們還是滿意的,但卻存在一部分消費者退單的情況,大約有100到200多人。
  專家點評
  經濟之聲:其實“聚土地”的模式比較清晰,中心個體是商務公司,它花錢租用農民的土地,然後再花錢雇人把這個土地打理好,來種地,同時把土地的產出以團購、套餐的形式賣給網上的客戶。這樣一個模式聽起來比較簡單,但操作起來有沒有問題?
  經濟之聲觀察員李光昱:操作起來沒有太多的問題,但成本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對於中國的農業來講,農民自己種地,不計物力、人力的投入,那麼這個地肯定是賺錢的,但一旦這個土地的所有者變更了,農民作為雇佣工人,那他肯定不會像對待自己的地那樣認真勞作,這樣的話,最終這個公司所種出來的菜的價格可能是非常高的。此外,蔬菜還有一個運輸的問題,這個運輸費可能會超過蔬菜本身的價值,因為畢竟蔬菜是一個低附加值的產品。
  經濟之聲:這樣一個模式會不會為當地農民帶來一些比較好的就業機會?
  李光昱:我覺得不會帶來實質性的更好的就業機會。比如蔬菜摘下來以後,要及時運輸出去過去,運費可能就要超過白菜的菜價,這就是為什麼這類農場很難大規模推廣的原因。我覺得這是一個嘗試,但當地在做這個事之前沒有好好算過,當你把所有東西都精打細算過以後,就會發現這個事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最基本的原因是農業的利潤率太低,不足以支撐這樣一個產業。
  (原標題:互聯網訂製農場遇挫 遭遇消費者退單_f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h43lhdue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